【星际随笔之29】软银收购ARM 是套路还是巧合
作者:兴业计算机团队 袁煜明/蒋佳霖/徐聪/杨墨/钱路丰/马斯劼/洪依真
原以为软银卖阿里股票,腾讯接盘Supercell,都是IT行业惊天动地的大事。后来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套路。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给更大的大事做铺垫,那就是刚刚出来的,软银收购ARM。
新闻出来以后,已经有连篇累牍的分析了。我们尽可能地少说些废话,多说些段子。
软银收购ARM为何为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度?首先是土豪,并购金额大,这是IT科技史上的第6大并购案例,英国科技史上的第1大并购案例,日本科技史上的第2大并购案例,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第2大并购案例;同时也超过了今年6月份微软收购Linked-in时花费的216亿美元的并购额。
另外,如果从收购和被收购方双方的知名度来说,这对CP的公众知名度显然要高于下面表格里大部分的CP。
所以,无论是收购方在投资界的名气还是巨额并购金额,都足以让本次并购案成为科技爱好者和众多投资界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日本每日新闻社记者就“英国脱欧导致英镑贬值是否影响本次收购”提问,孙正义的回答是“纯属巧合。从决定脱欧到收购公告前虽然英镑贬值了15%,但是ARM的股价上涨了15%(由美元获得的收入换算的成英镑的价值增加)。一来一回影响为0。”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决定脱欧的前一天时间是6月23日,当时ARM股价是10.19英镑,英镑兑美元汇率为1.5002;公告宣布前一个交易日是7月15号,当时ARM股价是11.89英镑,英镑兑美元汇率是1.3184。换算成美元的话,两个日子的股价换算成美元都在15美元多,差别的确不大。
但是,由于ARM被收购已早有风声,在软银之外也有很多收购方,所以,很可能的情况是,哪怕英国不脱欧,ARM在那段时间也会涨15%。说起来还是孙正义赚了。
更何况,我们刚才是以美元计价在算,事实上日元今年以来一直处于升值通道。孙正义向ARM董事长申请收购是在2周前(即7月4号之前),软银方面声明说希望能在9月之前完成收购,虽然不知之后汇率变动如何,但是我们不妨估算一下,如果以7月18日美元对英镑汇率和日元兑英镑汇率为基准,并且假设把出售阿里和Supercell股权所获得的美元资金以及从瑞穗获得的日元贷款兑换成英镑支付,与6月23日完成收购相比能大约能节省28.66亿美元和1351.35亿日元。无论是巧合还是苦心经营,这都是一笔划算买卖。
此次收购的资金来源:
虽然孙正义是土豪,但手头也没有这么多现金。这次收购额为234亿英镑(约为3.3万亿日元),其中2.3万亿日元通过出售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和芬兰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的股票获得(约占70%),剩下的1万亿日元从日本瑞穗银行贷款获得(约占30%)。
直接受益最明显的还是ARM的股东们。首先软银是以17英镑每股的价格高溢价42.98%收购的(与7月15号的收盘价相比较),7月18号(周一)消息宣布当天收盘价为16.75英镑,较7月15号(上周五)11.89英镑的收盘价上涨40.87%。从ARM六个月以来的股价走势来看,自从6月23日英国退欧尘埃落定之后,第二天(24号)不降反升,随后除了个别时间小幅下行之外,ARM的股价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软银的股价,在消息宣布的当天,股价就大跌了10%。
所以,我们从阴谋论角度来梳理下整个的逻辑:ARM股东黑石,为了高位套现,找到了软银,说服孙正义卖掉了阿里的股票与Supercell,凑够钱来接盘,但软银股东们担心收购消息出来后软银股价会大跌,于是黑石又策划了英国脱欧,强迫英镑贬值,这是给孙正义的一点优惠。
以上段子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很多人对软银已经很熟了,那可以跳过本段。
一提到软银,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3个关键词:孙正义、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孙正义一直以其大刀阔斧的投资风格著称,并以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后代自许,而且还是一名成功地将孙子兵法应用于商界的传奇人物。说道阿里巴巴,坊间流传最为广泛的故事便是马云仅仅只花了6分钟便获得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投资,从2000年5月初始投资截至2015年3月,投资回报增长了761倍!雅虎日本从最初的1996年的初创合资公司仅仅经过4年成长一跃而成为日本最大的门户网站以及搜索引擎市场的行业第一,投资回报增长了176倍。这两起投资事件足以让世人对孙正义的投资眼光啧啧称赞并且使软银名动全球。
2014年软银主要将旗下业务分为4大细分领域:移动通信部门(Mobile Communications Segment)、Sprint业务部(Sprint Segment)、固网通信部门(Telecommunications)、互联网部门(Internet Segment)。其中移动通信部门规模最大,Sprint业务部由于经营问题导致其净销售额虽高但部门收入最小(原因将在下文分析),收益于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部门的收入净销售额最低但是其收入额却位列第二仅次于移动通信部门。
2016年,软银剥离了在线游戏业务,在出售Supercell和GungHo之后,将原移动通信部门设为国内通信部门,主管国内通信业务;Sprint业务部仍然不变,主管美国通讯业务,原互联网部门加入核心企业ASKUL,设为雅虎日本部门;另外专门设置了分发部门。
在后文里,我们会再详细论述坑爹的Sprint的影响,以及ARM被收过来后软银可能的布局模式。
如果是对ARM很熟悉的朋友,这段也可以跳过。
目前全球有四大处理器架构,分别是X86、ARM、MIPS和Power。 MIPS上世纪90年代其实是较先开发出64位处理器的,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MIPS并没能在全球流行。Power架构由IBM拥有,曾经在服务器市场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不过在Intel的冲击下Power架构日落西山。Intel垄断着X86架构的专利其也垄断着服务器市场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英特尔虽然在PC市场和企业数据中心市场分外强劲,但是移动市场一直是英特尔的软肋。ARM架构拥有低功耗的特点,这几年ARM架构也在极力提高性能,2015年苹果基于ARM架构开发的A9处理器的性能已经超过Intel的酷睿M处理器,性能接近X86架构和低功耗让ARM架构成为替代X86架构的好选择。在没有软银的帮助下,ARM最大的竞争对手英特尔已无力在移动市场与ARM抗衡,ARM早已占据移动芯片市场几乎全部的市场份额。以后有了软银的帮助,ARM在移动芯片市场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ARM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只从事处理器设计而不进行制造的公司。其主要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前期授权费用(包括IP授权和处理器授权)和后期芯片提成费用(包括IP使用费和处理器使用费),即来源于向其他硬件厂商进行IP授权而获得授权费以及芯片在销售时候所收取的相应的Royalty费(一般按照芯片卖价相应百分比提成)。其中处理器使用费和处理器授权费的收入占比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同比增速分别为32%和1%;物理IP授权费和使用费其次,同比增速分别为0%和19%。2015年全年总收入为14.89亿美元,同比增速15%。虽然其营收十几亿的体量看起来并没有多大吸引力,但是其2014年与2015年毛利率却分别高达95.25%和95.94%;净利润分别为3.40和2.55亿英镑。
截至2015年年底,ARM累计签订了1348份处理器授权协议;2015年全年,基于ARM Mali图形处理器的芯片出货量已达7.5亿,比上年同期增长36%,2015年第四季度,根据16家公司的报告显示,基于ARMv8-A的芯片发货总量已达2.4亿。综合以上种种数据,ARM所推出的新产品渗透度相较于以前的产品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ARM的业绩增长远没有结束。
ARM 目前主要的业务增长市场分三类:移动计算、企业基础架构及嵌入智能,目前 ARM 在这三大市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分别为超过 85%,15% 和 25%。
(1)移动计算市场主要包含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器、连接、触摸屏和图像感应等。其中对于应用处理器领域,ARM 指出,随着未来 ARMv8-A 架构的广泛使用,将从每块芯片获得更高的版权收入,目前约一半的智能手机产品使用 ARMv7-A 架构的芯片,另一半使用最新的 ARMv8-A 的芯片,ARM 预计到 2020 年,所有产品将升级到基于 ARMv8-A 架构。
(2)企业基础架构市场包含基站、路由、转换器、以及用于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等。
(3)嵌入式智能市场包含汽车、可穿戴设备、工业和设备领域的智能设备、微控制器、智能卡、嵌入式连接芯片等,ARM 称,目前在该领域已经有 200 家公司与其签署了授权协议。
后文里我们会再详细论述ARM自2015年以来做的持续的物联网的收购布局与影响。
软银为进军物联网领域所下的第一步棋
与其说孙正义看好的是ARM在移动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毋宁说他笃信物联网不久将爆发,所以选择处于物联网产业链最核心也是最先受益的标的ARM来在几近花甲之年进行的又一次豪赌——这一次他赌的是ARM将成长为位于IOT产业链上游的巨头。
孙正义在记者会上强调,物联网这一时代的变化是巨大的商机,我们要为将来投资。孙正义预测,到2040年时,平均每个人将会有1千台机器会与网络相连。
事实上,ARM也确实在物联网领域雄心勃勃。已经占据了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最大份额后,ARM 下一步的重点是增加在大型服务器、汽车、物联网市场的市场份额,这体现了战略眼光之“准”;ARM在2015年已经进行了IOT初步布局,这体现了行动之“快”。试想,若是当年的阿里没有做2C而去做了2B(没有瞄准消费级市场),或者说执行力不强没有迅速去抢占电子商务市场的话,可能现在的第一就不是阿里而是京东了。
精准定位——重点布局物联网领域
在上一部分已经提到过嵌入式智能市场现已成为ARM的三大主要增长市场之一。嵌入式智能,即物联网领域,包含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工业、农业、可穿戴设备等,ARM 认为,该市场年化符合增长率为7%,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该市场的规模将由 2015 年的 210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300 亿美元,而 ARM 在其中的份额将由 2015 年的 26% 提升至 2020 年的超过 50%。
ARM拥有在移动计算市场的成功经验,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移动性”的基因,而这三种性能恰恰是IOT芯片所要求的。长期的技术积累有利于将其成功的经验快速复制到物联网领域。如果ARM50%市占率的愿景真的实现了的话,那么它将获得超过150亿美元的营收。现在PC端芯片巨头也是ARM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英特尔每年营收差不多在500亿美元左右,一旦真的实现万物互联,那么万物都需要一个芯片,而PC只是万物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可想而知那时芯片的需求将比PC的芯片需求量大得多的得多,或许未来的ARM将成为现在的英特尔,甚至是好几个现在的英特尔。
迅速出击——在物联网领域多方位布局
ARM2015年一共进行了4次股权收购,其中3家现已成为ARM全资子公司,即Wicentric(2015年5月并购)、SMD(2015年4月并购)、Sansa(2015年7月并购);ARM还在2015年10月收购了Carbon 部分股权。除了周期精准虚拟原型建模的领先供应商Carbon外,2015年并购的这三家全资子公司全部属于IOT领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ARM向IOT转型的坚定决心和执行力。可以期待今后ARM将更多地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
Wicentric是一家蓝牙智能技术(Bluetooth® Smart)协议栈和连接层供应商;而 SMD则是一家低功耗sub-one volt蓝牙射频知识产权(IP)供应商。这两家公司的IP被整合、并形成新的ARM® Cordio™ 产品线。这一产品线与ARM现有的处理器和物理IP产品紧密搭配,面向包括物联网(IoT)等要求低功耗无线通信的终端市场。两家公司在2015年分别贡献了100万英镑的收入以及350英镑的税前损失。
Sansa是以色列物联网(IoT)安全网络专家,专攻嵌入式安全技术。收购Sansa之举可令ARM有能力在芯片上加入基于硬件和软件的安全功能,能提高在连接设备上保护敏感数据和内容的能力,可互补ARM的安全产品组合,包括ARM TrustZone技术和SecurCore处理器版权。该公司最近一年已经成功为1.5亿个产品的安全进行了保驾护航。但是物联网设备安全问题尚未出现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该领域尚处蓝海,Sansa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Spring未有起色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见,从2014至2015财年,在软银业务调整前后,Sprint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部门收入却是最低的。Sprint是软银在2013年收购的,原本孙正义打算并购美国电信业排名第四的T-Mobile,让Sprint与T-Mobile合并,进而和电信市场的龙头企业Verizon和AT&T一争高下。但美国电信业监管机构以反垄断为由使一切都化为梦幻泡影。但这只是意味着Sprint失去了一次通过横向并购减小竞争,进而实现“1+1>2”的协同机会,并不至于这么惨淡,但最致命的是Sprint面临着客户流失率不断上升的危局。
截至2015年3月31日及2016年3月31日,虽然长期债务增速有下降趋势但是仍然超过软银集团长期债务比重的35%。短期债务增速高达213.04%。自从收购Sprint之后,巨额债务负担使得评级机构一致下调软银的信用等级。使得软银集团的融资能力下降,进而使得软银因缺乏并购资金而施展不开。所以为了凑足收购ARM的资金不得不通过出售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权以及放弃“现金奶牛”supercell手游公司来套现。
短期内,Sprint的财务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扭转,收购新的公司,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其最佳选择。其实软银在10年前就已经考虑将ARM作为收购对象了。只不过在巨额举债收购Sprint之后并且在Sprint业绩低迷的情况下,便显得捉襟见肘了。
ARM是软银由以通信业务为主的企业转型进入物联网行业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ARM的收购金额和Sprint的收购金额不相上下,而收购Sprint之后,软银便一直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来运行,其重视程度可见一般。而鉴于Sprint短期之内难以扭转颓势,而且美国无线通信行业竞争激烈,Sprint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所以不如进入一个前景无限广阔而且才刚刚起步的蓝海领域,这里颇有一些“人优我转”的意思。预计软银也会将ARM以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的形式来运作,而且重视程度将更甚于Sprint,将其作为软银日后最重要的支柱性业务。
但是由于ARM处于物联网以及通讯产业链的最上游,而软银四大业务部门的核心企业均处在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位置,离终端用户都很接近了,即使对于独立硬件制造商,其中间还有可能隔着初始设备生产商(OEMs)等等,所以两者业务相差甚远,中间还隔着很多生产销售环节,至少从目前来看是没有什么产业链整合所带来的协同效应的。那么软银对ARM而言到底有何帮助?
从收购公告中可以大致了解到,软银主要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
1、提供支持使ARM继续保持在半导体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软银的全球关系网络和深厚的行业专长将帮助ARM更迅速地发展新的市场客户。
2、向ARM注入工程方面的人才并对相应的并购提供支持。
3、对企业市场和嵌入式智能市场提供特别支持。
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获得软银帮助的ARM将发展得更为顺畅,不仅能拥有人才、和并购资金支持、进行物联网业务时的特别优待,还能获得软银全球关系网的支持。
在物联网领域,英特尔、IBM等科技巨头都在抓紧布局,纷纷欲在这片潜力巨大的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以下是最近英特尔、IBM在IOT领域的行动:
2015年3月31日,IBM宣布成立物联网事业部,并表示会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投资30亿美元用于研究;
IB M还宣布与天气预测运营商T heWeatherC om pany建立合作伙伴关系。IB M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这是IB M在物联网领域相对最为垂直的领域;
2015年9月,IBM与ARM宣布合作共同推动物联网的生态体系,以加速物联网的发展,同时IBM发布了IBM IoT Foundation与锁定电子产业的物联网云端服务;
英特尔以167亿美元收购可编程逻辑芯片巨头Altera,这成为英特尔公司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
英特尔收购FPGA生产商,将有机会在未来变身成为物联网的供应商之一;
在 CES 2015 国际消费电子展会期间,英特尔又针对可穿戴设备领域发布了一枚仅有“钮扣”大小的计算摸块:Intel Curie(居里)。
谁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霸主我们尚未可知,但是芯片作为被连接设备的“大脑”和“心脏”,想必无论是错过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的英特尔,还是中途黯然离场的IBM,亦或是背靠软银的ARM,都预见到了IOT将会是继互联网浪潮之后将变革世界的新领域,都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
此次收购消息出来后,有人担心如果软银主导了ARM的运营,由于中日之间相对紧张的关系,会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的顾虑。
按孙正义的表述:“不会每天都对ARM的经营插嘴。今后将与ARM的现管理层一起积极讨论中长期战略和展望。”这样的表述其实很模棱两可,到底软硬介入管理到什么程度有很大不确定性。固然中国企业可以获取ARM的授权来重新设计服务器芯片,但终究受制于人。
因此,如果软银收购ARM后续审批一切进展顺利,中国企业可能会把更多精力放到建立自主可控系统,或是放到X86与其他开源系统的架构上来。